中國消費者報報道(記者龐建新)“布布的牙齒不錯啊!”上周,北京某幼兒園迎來了小班入園,老師這樣表揚3歲的布布。實際上,布布的四顆門牙全是“奶瓶齲”,坑坑洼洼,被蛀掉了很多。但老師表示,有的孩子的牙齒狀況更糟糕,甚至都變黑了。
近年來,兒童齲齒患病率居高不下。盡管孩子有蛀牙已經是“稀松平常”的事兒了,但是3歲左右的寶寶,動不動就有10多顆壞牙,著實讓家長們頭疼。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,《中國消費者報》重點關注兒童口腔健康,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口腔醫(yī)院兒童口腔副主任醫(yī)師、中華口腔醫(yī)學會兒童口腔專委會委員楊杰博士,解讀兒童群體患齲率居高的原因,治療手段及安全性,以及如何護理兒童乳牙等廣受關注的問題。
兒童齲齒患病率高 呼吁增加兒科牙醫(yī)
近年來,兒童齲齒的發(fā)病率逐漸呈低齡化的趨勢,3歲以下兒童的齲齒發(fā)病率高達50%,兒童口腔健康問題嚴峻。
根據(jù)2017年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,3歲兒童齲齒患病率為 50.5%;4歲組為 63%;5歲組為70.9%,比10年前上升了5.8個百分點;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為34.5%,比10年前上升了7.8個百分點。
對此,楊杰博士對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表示,近年來,兒童患齲率趨高有以下主要原因。
一是兒童飲食問題。兒童飲食多為含糖較高的碳水化合物,糖可滯留于牙齒隱蔽部位,細菌利用糖代謝產生的有機酸,可造成釉質脫礦,從而導致齲病的產生。此外,目前很多市售做工精細的食品,入口即化,無需用力咀嚼即可下咽,且易粘黏。一方面造成食物殘渣在牙齒表面的堆積,牙菌斑容易聚集繁殖,誘發(fā)齲病;另一方面細軟的食物不利于孩子通過咀嚼發(fā)揮牙齒自潔作用。
二是目前我國兒童口腔衛(wèi)生狀況不容樂觀,特別是在經濟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,家長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更為明顯。還有很多家長對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重視程度不夠,認為小孩不需要刷牙,即便刷牙也開始較晚。此外,孩子小、不配合也給刷牙帶來難度,導致即使每天都刷牙也難以達到有效的清潔效果。
另外,可供家長進行咨詢和指導的專業(yè)口腔醫(yī)生及專業(yè)機構較少,尤其為低齡兒童提供專業(yè)治療的口腔機構,難以滿足廣大家長群體的需求。
記者了解到,第四次流調結果顯示,在中華口腔醫(yī)學會兒童口腔專委會登記的兒童牙醫(yī)只有2200多個。根據(jù)2020年8月最新數(shù)據(jù),兒童口腔??茣T(所有會員)為4312人,有所上升,但還遠遠不足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9年我國兒童(14歲及以下)占人口比重為17.8%。通過這組數(shù)據(jù)粗略對比,兒童??瓶谇会t(yī)生與兒童比例約為1∶57792。這意味著平均近6萬個兒童僅有一個兒童??瓶谇会t(yī)生。
很多消費者對看牙難,尤其是兒童看牙難深有體會。各大知名口腔醫(yī)院的牙科號一直緊俏,基本搶不上。
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對記者表示,疫情之前還可以半夜排隊掛號,疫情期間不敢給孩子看牙,孩子已經壞了10顆牙齒了,而后疫情時期,兒童看牙又迎來治療高峰,掛號更是難上加難。為此,不少患兒家長呼吁,增加兒童??漆t(yī)生,緩解看牙難。
全麻治療有必要嗎 建議選擇正規(guī)醫(yī)院
上述李女士表示,她定期給孩子在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看牙,但治療齲齒時,孩子每次都不配合,爸爸媽媽齊上陣,孩子反而掙扎得更激烈,甚至掙脫束縛夾板,讓醫(yī)生根本無從下手,導致每次看牙只能“維持”齲齒現(xiàn)狀,連續(xù)3個月后,孩子齲齒已經發(fā)展到10顆了。犯愁的李女士在朋友那里了解到,很多家長都嘗試帶孩子去私立口腔醫(yī)院,采用全身麻醉無痛治牙方式。
所謂全身麻醉是指通過靜脈或呼吸道吸入等全身給藥方法,使藥物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,讓兒童在無意識狀態(tài)下完成治療。在全身麻醉狀態(tài)下兒童不能正常地自主呼吸,需要經過口或鼻插管來配合復雜和長時間的治療。
既能解決孩子看牙恐懼和痛苦,讓孩子在舒適的環(huán)境下治療,還能一次性解決口腔牙病問題,全身麻醉吸引了不少家長的目光。記者還了解到,一些民營醫(yī)院正是瞄準了此類市場需求,紛紛上馬全身麻醉等舒適式治療方式。“聽說在國外很流行,孩子看牙不會產生心理陰影。”李女士對記者表示。近日,記者來到李女士推薦的某私立口腔醫(yī)院了解到,全身麻醉治療費用很高。該醫(yī)院的主治醫(yī)師介紹,根據(jù)孩子齲齒情況,全麻費用一般3萬元左右。
除了費用頗高,也有很多家長對全身麻醉心存疑慮,孩子這么小,全麻安全嗎?有必要嗎?有沒有潛在風險?
據(jù)了解,美國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FDA)曾對兒童進行全麻和鎮(zhèn)靜作出警告:在3歲以下兒童或在妊娠最后3個月的婦女中,重復應用或長時間使用全身麻醉和鎮(zhèn)靜藥物,可能會影響兒童大腦的發(fā)育。
對此,楊杰博士對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表示,對兒童而言,建議3歲以上兒童可進行全麻下牙齒治療。如果孩子年齡超過3歲,身體狀況好,那么全麻手術的風險,包括對大腦的影響就會明顯降低。此外,麻醉時間的長短也與手術風險相關,一般情況下手術麻醉時間越短,風險越低,全麻牙齒治療的手術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內最佳。
還有很多家長關心,什么情況應采用全麻,什么情況沒有必要全麻。對此,楊杰博士介紹,全麻并不是兒童治療牙齒時的首選推薦,畢竟有麻醉風險的存在。但如果孩子年紀小(或針對一些殘障兒童)難以在臨床配合治療,且齲壞牙多的患兒,可考慮全麻下進行牙齒治療。同時,楊杰博士表示,如果孩子齲齒數(shù)目少且齲壞程度輕,那么即便孩子年紀小配合度差,也不推薦選擇全麻下牙齒治療。
還有家長有疑問:如果3歲以下的孩子想做窩溝封閉但無法配合,有必要使用全麻來進行窩溝封閉嗎?楊杰博士認為沒必要,窩溝封閉只是一個保護,不進行窩溝封閉并不會對生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,為此沒有必要冒險。
兒童口腔全麻治療,離不開專業(yè)的麻醉師和專業(yè)牙醫(yī)雙重保障。楊杰提醒家長,所有麻醉的風險都是客觀所在的,建議家長帶孩子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治療,降低治療的風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