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消費者報報道(記者李建)蛋炒飯是廣受歡迎的中式美食,但網上有傳言說夏季吃隔夜蛋炒飯易得炒飯綜合征。那么,什么是炒飯綜合征,它真如此兇險嗎?
北京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副研究員張娜在接受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所謂炒飯綜合征,是指蛋炒飯在室溫下存放過久滋生細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。臨床上,以炒飯綜合征為代表的食物中毒病例一年四季都存在,但夏季尤為常見。
張娜解釋說,在炎熱的夏季,無論是炒飯用的剩米飯,還是已經炒好沒吃完的蛋炒飯,如果放入冰箱冷藏前已經在室溫下存放了較長的時間,都容易滋生細菌。其中,剩米飯儲存不當可能滋生出蠟樣芽孢桿菌。
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食源性條件致病菌,可以產生毒素導致食物中毒,是食物中毒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。蠟樣芽孢桿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(jié)性,多發(fā)生在6—10月份。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物主要為含淀粉較多的食物。被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品外觀一般無明顯變化,看不到腐敗變質現象,因此難以通過肉眼辨別,容易誤食;中毒癥狀主要是惡心嘔吐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器官衰竭。
為什么夏季隔夜蛋炒飯更易被細菌污染?主要是米飯含有大量淀粉,是細菌生長的理想培養(yǎng)基;而雞蛋富含蛋白質,能進一步為細菌繁殖提供養(yǎng)分;炒制過程中的高溫雖然可以殺死部分細菌,但一些耐熱菌如蠟樣芽孢桿菌仍能存活。如果在炎熱天氣下,蛋炒飯在室溫下存放4—6小時,細菌數量可能會增長至初始值的1000倍以上。
針對如何安全處理剩余的蛋炒飯,張娜建議,首先,炒好的飯應盡量在兩小時內食用完畢;如需保存,不要在室溫下儲存過久,應放入冰箱冷藏室,也可以分成小份裝在淺盤中加快冷卻速度,最長儲存時間建議在8—10小時之間;重新加熱時須確保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5°C以上,持續(xù)至少30秒,即徹底翻炒而非簡單微波加熱。
張娜建議,不僅是蛋炒飯,所有淀粉含量較高的熟食保存最好都遵循“2-1-1原則”:室溫下存放不超過2小時、冰箱冷藏不超過1天、重新加熱只進行1次,從而有效降低食物中毒風險。
